中科院安光所极地科考成功获取北极地区氧化溴等痕量气体的柱浓度信息
发布时间:2010-10-01 作者:司福祺、齐琼

安装在北极的MAXDOAS

 中国北极黄河站建站的斯瓦尔巴群岛新奥尔松地区

    近日,来自北极科考一线消息,中科院安徽光机所研制的多轴被动差分吸收光谱仪(MAXDOAS)在北极已连续运行3个月,成功获取了极地大气成分BrOO3NO2等的实时监测数据。BrO(氧化溴)是造成极地臭氧损耗的关键性物种。

    中科院安光所环境光学中心近年来和中科大孙立广教授课题组合作,分别于2008年、2009年参与第25次、26次南极中山站区及航线区域痕量气体的柱浓度变化及廓线分布,并与卫星数据及其他类型监测仪器数据进行对比,为研究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区域生态响应提供科学资料,为预测未来全球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20107月,在“北极新奥尔松地区大气成分演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考察项目支持下, 中科院安光所刘文清研究员作为中国北极科考队成员到北极新奥尔松地区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科考工作,在北极斯瓦尔巴群岛新奥尔松地区Zeppelin站的大气观测平台安装了MAXDOAS仪器,对大气痕量气体柱浓度进行连续监测,并通过网络实现远程数据传输及监控,目前仪器运行良好。MAXDOAS作为光学监测仪器,能实时监测大气中NO2O3SO2O4HCHOBrOIOClO等痕量气体的柱浓度变化及廓线分布。该仪器的使用,有助于研究极地O3NO2BrO等大气成分的含量及分布,为研究极地大气成分演化、活性卤素氧化物对臭氧损耗机理提供数据支持。

    MAXDOAS在极地地区的成功应用,极大地激发了安光所科研人员探索极地、参加极地科考的热忱,希望能够将更多的自主研发的监测仪器加入极地科考的平台建设,开展长期观测,为中国极地科考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0年北极科考队部分队员(左四:刘文清研究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