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和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确定了2015-2017年度资助的5个联合科研团队,安光所环境光学中心申报的“面向污染减排及安全出行的城市交通控制管理化研究”入选。据了解,该项目的获批为合肥研究院首次。
中方项目负责人是安光所副所长谢品华研究员,德方合作机构为德国宇航中心交通系统研究所。联合研究团队的项目执行期为3年,国际合作局支持中方经费每年30万元人民币,德方合作团队则从亥姆霍兹联合会获得每年8万至12万欧元的资助。根据双方的协议,中科院和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的有关团队需结合双方的各自优势,运用科技创新方法,为环境污染和交通安全问题做出重要贡献。
中科院与亥姆霍兹联合会之间已经有数十年的广泛科研合作。2011年8月中科院白春礼院长与到访的亥姆霍兹联合会主席Mlynek教授在京签署了每年组织并联合资助5个伙伴研究团队的合作计划。
另悉,根据中科院2015年度“国际人才计划”的立项通知,安光所激光中心董凤忠研究员申报的中科院“国际访问学者计划”获批。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Markus W. Sigrist教授被评为中科院国际访问学者。据悉,Markus W. Sigrist教授将于2015年在安光所进行为期5个月的合作研究。M.Sigrist教授在我单位的国际访问学者岗位的工作必将极大地提升我单位目前在高灵敏气体检测、多成分光谱分析等国内优势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尤其是对我们正在承担环境监测领域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及科学院仪器研制项目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
背景介绍:
瑞士科学家M.Sigrist教授在温室气体及大气质量监测等多个领域具有很深的造诣,其编著的空气质量监测方面的多本书籍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作为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研究生教材(也有中文本),是国际上有影响并享有崇高声望的科学家。曾在多家世界一流的国际学术机构如美国Rice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法国滨海大学、瑞士ETH苏黎世量子电子学研究所等工作,曾担任多家跨国公司、政府等的科技顾问,担任过数十次国际会议的主席和多家期刊杂志的主编或编委。
中科院“国际人才计划”分为国际杰出学者项目、国际访问学者项目、国际博士后项目和国际博士生项目。
国际访问学者项目每年资助200名左右在国外科研机构、大学或企业研发部门工作并拥有助理教授(或相当)以上职称、活跃在科研一线、获得国际公认优秀成果的外国专家到我院研究所或大学工作访问1-12个月(对于申请工作访问时间超过1个月者,每次连续在华工作时间应不少于1个月)。资助期满考核优秀者经接收单位推荐可申请延续资助,但最多不超过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