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知道80后中科院“研究员”是怎样炼成的么?你想了解怎样才能发表PRL、PRB、APL等高水平学术论文么?你想借鉴怎样申请到国外高水平大学学习申请的经验么?
10月25日下午,激光中心青年学术月坛特邀80后童鹏研究员现身说法,在这个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十月,与中心的青年研究人员一起分享了他人生与科研的成功经验。
童鹏研究员,1982年出生,2007年毕业于中科院固体所,获凝聚态物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在韩国釜山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并获博士后学位。迄今在Phys.Rev.Lett.,Phys.Rev.B,Appl.Phys.Lett.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曾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目前承担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面上项目、重大计划培育项目以及合肥物质科学中心创新项目等多项课题。
报告中,童鹏研究员从其研究生的科研生活、海外博后的申请策略以及基金申请的成败和心得三个方面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切身经验和心路历程向大家娓娓道来。他坦言,自己博士期间的科研工作也曾陷入困惑与迷茫,鼓励大家遇到困境“跳出框框、发散思维”,而在之后的论文写作中,无论是在素材积累还是投稿过程中都要反复修改、精益求精,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百发百中。对于如何申请国外名校和科研基金项目的申请,童鹏研究员结合自己的奋斗经历并以自身的项目申请过程为例,强调了与导师合作共赢的重要性,他还指出基金申请“本子”是关键,一定要拿出自己的特色,集结各方面优势兵力才能在申请过程中力拔头筹。
报告结束后,与会的50多名科研人员们纷纷表示童鹏研究员的报告中肯、质朴却十分触动人心。他的经历无论是对于在读硕博还是刚刚走上科研岗位的青年工作者,都像是一个探路者和照明灯,不仅给我们指明了未来努力的方向,同时也点燃了大家对于日后工作与生活的新希望。
童鹏
聚精会神的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