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阚瑞峰刚刚进入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时,导师曾对他说过一句话:“这里会根据每人的能力给每一个人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机会要自己把握。”
这句话他体会了十年。
现在已经是安徽光机所副研究员的阚瑞峰还记得,当时他跟随导师研发的课题是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大气温室气体检测方法研究。
这个连念起来都有些拗口的课题,让“新人”阚瑞峰差点丢了信心,那时,他甚至连TDLAS是什么都不清楚。
怎么办?
既然选择了这条科研路,就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走。他开始大量阅读,玩命苦读。导师给了他很大支持。“记得一个冬天周六的早上,我收到他从凌晨1点多到清晨6点多,陆续发来7篇经过挑选供我学习的论文,这件事多年来一直激励着我。”阚瑞峰说。
做科研的过程是枯燥的,但获得研究结果的那一刻是令人兴奋的,这就是科研路的魅力所在。
直到现在,阚瑞峰都还清晰记得第一次利用TDLAS技术测出空气中甲烷吸收光谱时那股高兴劲儿,“也许是这么多年最让我难忘的”。
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阚瑞峰逐渐明白,科研不是实验成功写篇论文那么简单,它的真正价值在于应用—不能应用的成果又有什么价值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阚瑞峰了解到国外将TDLAS技术用于航空航天发动机及电厂锅炉的燃烧过程诊断,这在我国航空航天发动机和工业节能减排研究中也是迫切需求的。这给了他很大启发,他开始关注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博士毕业的第二年,阚瑞峰获得了合肥研究院专门针对年轻科研人员开展新探索研究的“青年创新人才基金”资助,开展了TDLAS燃烧流场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研究。
在这一项目的资助下,阚瑞峰带领课题组利用激光吸收光谱实现了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场、组分和流速的测量。
完成实验室方法研究后,为了验证研究结果,他和同事们带着仪器去外地做试验。为了节省有限的经费,他们扛着140多斤重的仪器设备坐火车、乘地铁、转公交车,终于验证了该方法在发动机燃烧流场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从而为这项技术在航空航天发动机研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他们的这项成果,不但适用于航空航天发动机燃烧流场诊断,还适用于电厂锅炉的燃烧过程监测与优化—通过燃烧状态监测,对风煤比进行优化,可实现节能减排。
“科研成果只有变成生产力才有价值。“阚瑞峰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他将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 《中国科学报》 (2014-02-17 第5版 创新周刊 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