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室内空气净化器标准亟待规范
— 科学应对雾霾系列报道之五
记者 刘 莉
“建议为幼托机构及中小学校舍配置空气净化设备。”正在召开的上海市两会上,上海市人大代表曾铮的这一建议引来公众热议。雾霾笼罩的生活已让我国多个城市的公众心有余悸。室外空气质量差,室内长期不开窗通风空气质量也难以保证,这样“无处可逃”的窘状下,空气净化器似乎成了最好的选择。
但当消费者真的想选购一台空气净化器时,却发现并不容易。其价格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各厂家的宣传也五花八门,没有统一可比的评价标准。在近日科技日报主办的座谈会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朱天乐教授提出,科学评价空气净化器性能,需要完善的性能评价标准,可靠的测试平台和过硬的检测队伍。在此基础上,以普通消费者能理解为原则,明确产品的性能标识内容,规范厂家的产品宣传行为,为消费者选购净化器提供有力支撑。
“特殊时期空气净化是可取的方法”
2013年,空气净化器行业迎来了大发展,多家企业进军这个以前并不受人关注的小家电行业。据媒体报道,仅京东商城2013年室内空气净化器的销售额就增长了420%。
我国目前室内空气质量到底如何?采用净化器是否有必要?朱天乐介绍说,我国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复杂,污染问题也随时间而变,是动态的。2000年前后,由于装修装饰材料和装修装饰作业把关不严,一度造成严重的室内甲醛和苯系物污染。另外,由于通风系统维护把关不严,一度造成微生物污染严重,目前这些状况已经大大改善。
“这两年,持续严重的雾霾天气条件下,作为减轻颗粒物侵入人体和室内的措施之一,减少户外活动,不开窗透气的建议是合理而且简单易行的。只是长时间关窗也会导致室内空气沉闷,来自室内源的污染物浓度水平提高。如果这种状况比较严重,购买质量可靠的空气净化器,采用净化的方法来减轻危害是可取的。”朱天乐说。
“没有一种净化器能包治百病,还需对症下药”
NPI负氧离子、HEPA过滤、洁净空气量CADR每小时199.4立方米……面对这些专业的术语,家住北京西城区的肖女士有些犯难,在给家人选择净化器的过程中,她翻看了大量的产品说明书,最终她选择“净化率”这个看似较好理解的指标,选择了一款国产净化器,其宣传说明中称“净化率达90%”。
在购买净化器过程中,很多人不知道该用什么标准选择,有的只能相信“一分价钱一分货”,认为价格高的净化器一定效果更好。但朱天乐提醒,我们在使用净化器时,一定要清楚空气质量到底有什么问题,然后“对症下药”,所有净化器都不可能包医百病。
如何做到“对症”?关键是了解室内主要污染物类型及其来源,如新装修房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甲醛浓度较高;老房屋除非有明显室内污染源,正常情况下各污染物浓度均较低,室内空气质量恶化主要因室内外空气交换不足引起;此外室内宠物较多和长期卧病人员有可能导致微生物污染。
在选购室内空气净化器时,要明白所有净化器都不是万能的,要明确需要解决的关键室内空气污染是什么?是甲醛还是颗粒物,还是其他污染物,应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净化器。另外,净化器使用一定时间后,净化能力会下降,需要更换组件或再生材料。否则,净化器可能不但不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还会引发新的污染问题。
是否有像温度计、湿度计一样的仪器,可以让消费者迅速了解自己所处的室内空气质量情况?朱天乐介绍说,目前已有一些半定量实时检测工具,但由于室内污染物浓度通常较低,精度还有待改进。这是科研人员正在攻关的课题。
“保障室内空气品质的上策是源头控制,降低室内源污染物的释放或产生量,防止室外污染物入侵。其次,通风稀释是保障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室外空气质量好的时节,通风换气总是优先考虑的对策。”朱天乐说。
建统一评价标准和平台
目前市面上一些净化器厂家宣传自己的产品无所不能,净化率可达99.99%,对此,很多业内专家并不认同。我国现行空气净化器评价标准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比如,采用非专业人员不易理解的术语、指标不全面,标注不规范统一等等。朱天乐说。
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曾对媒体表示,目前检测单位很不规范,夸大净化效果的情况比较严重。进行检测的测试舱,有的是30立方米,有的是1立方米,做出来的结果自然不一样。开启净化器后检测时间越短越好,但有的开40分钟,有的开4个小时,做出来的结果就不具有可比性。
据朱天乐介绍,在国家863计划、支撑计划等科技项目的支持下,通过技术攻关,我国已形成一系列适应我国室内空气污染特征的室内空气净化技术和组件,目前已经或者正在进入产业化转化和应用阶段。
(科技日报北京1月23日电)